English

寻找“热爱大西北的北京人”有了眉目

1998-02-1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2月18日讯(记者李丹)本报今天见报的《“一位热爱大西北的北京人”,您在哪?》一文,引起读者热情关注。那位给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化工研究所无私捐款8万元而不留姓名的“北京人”究竟是谁呢?从他给兰州化工研究所所长陈国祥的信来看,他是一位归国留学生,其他情况不得而知。为此,今天上午记者特地走访了具体办理这笔捐款的北京市邮局复外大街30支局。

这家邮局坐落在北京闹市礼士路,里面人来客往,忙而不乱。局长赵玉霞介绍说:“那位顾客是个30多岁的男同志,不光捐了8万元,几天后又捐了4万元呢!我们分析,他不是住在这一带,就是上班在这一带。”赵局长指着窗外不远处的中化大厦说:“那里有很多化工类外企和合资企业,这位热心的北京人两次向化工类单位捐款,会不会也在化工单位上班呢?这样吧,具体情况我给你找当时办理这两笔业务的汤淑红来谈吧。”

不巧,汤小姐今天是下午班,此时正在家休息。通过电话,汤小姐那清脆的声音传了过来:“第一次捐款是今年元月6号中午12点,我刚交接完班,来了一个30多岁的男同志,他连续填了八张汇至兰州化工研究所的单子共8万元。落款人的姓名、地址都与收款人相同,这在邮局是允许的,但我还是劝他写得更明确一些,他坚定地说:‘没事,肯定能收到。’他的样子嘛,中等身材,不戴眼镜,比较白,看上去很有修养。穿件夹克,提只普通男包,不豪华但很利索。北京口音。过了几天,大约是元月11日晚,这位顾客又来了。这次是往杭州的一家好像也是化工单位寄了4万元,落款人一栏更加简单,只有‘捐款人’三个字。我问他:‘一下子寄那么多钱,万一收不到,怎么退给您呢?请留一下您的姓名及电话号码。’他犹豫了一下,给我留了一个呼机号,但仍没留姓名。”

当记者呼通这个号码几分钟后,一位北京口音的男青年回了电话,但当记者问及他的姓名及工作单位时,他马上有礼貌地回避了。记者又追问道:“那么,你是在中化公司上班吗?是否在化工系统工作?”这两个大胆设想均得到否定回答。记者周晓曲又通过寻呼台查询这个号码的主人,对方回答说此号为1996年登记,没有留下单位及姓名。采访线索就此中断。

编后编辑部希望知情读者帮助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化工研究所等单位找到这位“热爱大西北的北京人”。本报将对此作连续报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